总版主
|
Admin |
门派 管理员 职务 总版主 级别 法老 积分 486 经验 4078 文章 260 注册 08-02-02 00:00
|
|
|
发表: 2009-03-25 20:31:43 人气:2068 | 楼主 |
财务知识汇总
一、基本的财务比率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长期租赁
(2)担保责任
(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2、市盈率
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3、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之和÷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利
第三章 财务预测与计划
一、财务预测的步骤
1、销售预测
财务预测的起点是销售预测。
2、估计需要的资产
3、估计收入、费用和保留盈余
4、估计所需融资
二、销售百分比法
(一)根据销售总额确定融资需求
1、确定销售百分比
2、计算预计销售额下的资产和负债
3、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
留存收益增加=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率)
4、计算外部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二)根据销售增加量确定融资需求
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三、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计划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四、内含增长率
如果不能或不打算从外部融资,则只能靠内部积累,从而限制了销售的增长。此时的销售增长率,称为“内含增长率”。
五、可持续增长率
概念: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其中:经营效率体现于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
财务政策体现于资产负债率和收益留存率。
1、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
=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2、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的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
=
3、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联系:
(1)如果某一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上年相同,则实际增长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以及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三者相等。这种增长状态,可称之为平衡增长。
(2)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个财务比率有一个或多个数值增长,则实际增长率就会超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会超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个财务比率有一个或多个数值比上年下降,则实际销售增长就会低于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会低于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4)如果公式中的4项财务比率已经达到公司的极限水平,单纯的销售增长无助于增加股东财富。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分析的含义、内容及其局限性
(二)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的种类、含义、原理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掌握分析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与方法
(四)掌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
(五)熟悉财务综合指标分析的含义及特点
(六)熟悉业绩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报告
(七)了解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含义和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决策者和政府等。不同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对财务分析信息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企业所有者作为投资人,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因此较为重视企业获利能力指标。
企业债权人因不能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享,首先关注的是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更重视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经营决策者必须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地了解和掌握。
政府兼具多重身份,既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因此政府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关注点因所具身份不同而异。
总的来看,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四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资料来源的局限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其中,资料来源的局限性包括数据缺乏可比性、缺乏可靠性和存在滞后性等。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和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三种方式。
(一)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指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
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2.环比动态比率
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二)会计报表的比较
这是指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的比较,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三)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所对比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第二,应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第三,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做重点分析。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三类。
(一)构成比率
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项财务指标的各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利用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其计算公式为:
(二)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三)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利用相关比率指标,可以考察企业相互关联的业务安排得是否合理,以保障经营活动顺畅进行。
采用比率分析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比项目的相关性;第二,对比口径的一致性;第三.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具体有两种: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一)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即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二)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因素分解的关联性;第二,因素替代的顺序性;第三,顺序替代的连环性;第四,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期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流动比率过低,表明企业可能难以按期偿还债务。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速动比率小于100%,表明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速动比率大于100%,表明企业会因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过多而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是,该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标过大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五项。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企业偿债越有保证。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获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3.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有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L
5.带息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运营能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和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
(一)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
人力资源运营能力通常采用劳动效率指标来分析。劳动效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或净产值与平均职工人数(可以视不同情况具体确定)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对企业劳动效率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例如,将实际劳动效率与本企业计划水平、历史先进水平或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
(二)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
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
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1)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周转额与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2)周转期,是周转次数的倒数与计算期天数的乘积,反映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周转期越短,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
=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可以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总资产周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本章下同)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示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或销售成本,本章下同)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状况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的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表明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总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
3.总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总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
4.其他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资产比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也能够反映资产的质量状况和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三、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一)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四)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五)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六)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比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回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年末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
上述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七)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每股收益的计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一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份简化计算)。
稀释每股收益是在考虑潜在普通股稀释性影响的基础上,对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后再计算的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越高,表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八)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上市公司本年发放的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反映上市公司当期利润的积累和分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九)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每股净利润愿意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但是,某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十)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分析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八项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总额一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零,表明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
(二)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实际增减变动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该指标通常应当大于100%。
(三)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反映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积累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四)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末资产总额一年初资产总额
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在分析时,需要关注资产规模扩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
(五)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与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总额一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六)技术投入比率
技术投入比率,是企业本年科技支出(包括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出)与本年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认为,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保障的程度越大,应对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五、综合指标分析
(一)综合指标分析的含义和特点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与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的特点体现在其财务指标体系的要求上。综合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素质:(1)指标要素齐全适当;(2)主辅指标功能匹配;(3)满足多方信息需要。
(二)综合指标分析方法
综合指标分析方法主要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通过分析各分解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变动原因。杜邦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其中: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在具体运用杜邦体系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首先确定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基准值,然后顺次代入这三个指标的实际值,分别计算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可以使用因素分析法进一步分解各个指标并分析其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2.沃尔比重评分法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2)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与标准系数;(3)对各项评价指标计分并计算综合分数;(4)形成评价结果。
第四节 业绩评价
一、业绩评价的意义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
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二、业绩评价的内容
业绩评价由财务业绩定量评价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一)财务业绩定量评价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1.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
2.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的安全性。
3.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4.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
(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业绩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综合评判。
三、评价指标
业绩评价指标由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两大体系构成。确定各项具体指标之后,再分别分配以不同的权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一)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依据各项指标的功能作用划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其中,基本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业绩的主要方面,并得出企业财务业绩定量评价的基本结果。修正指标是根据财务指标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1.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2个基本指标和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4个修正指标。
2.企业资产质量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2个基本指标和不良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3个修正指标。
3.企业债务风险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2个基本指标和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4个修正指标。
4.企业经营增长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2个基本指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率3个修正指标。
(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8个方面的指标。
四、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标准
业绩评价标准分为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包括国内行业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国内行业标准根据国内企业年度财务和经营管理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年度、分行业、分规模统一测算。国际行业标准根据居于行业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实际值,或者根据同类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先进值,在剔除会计核算差异后统一测算。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划分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和较差五个档次。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水平和出资人监管要求等统一测算,并划分为优、良、中、低和差五个档次。
(二)评价方法
1.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方法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是运用功效系数法的原理,以企业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企业所处行业(规模)标准值,按照既定的计分模型进行定量测算。其基本步骤包括:(1)提取相关数据,加以调整,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值;(2)确定各项指标标准值;(3)按照既定模型对各项指标评价计分;(4)计算财务业绩评价分值,形成评价结果。
2.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方法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是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法的原理,根据评价期间企业管理业绩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实际情况,对照管理业绩定性评价参考标准,对企业管理业绩指标进行分析评议,确定评价分值。其基本步骤包括:(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2)参照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分析企业管理业绩状况;(3)对各项指标评价计分;(4)计算管理业绩评价分值,形成评价结果。
3.计算综合业绩评价分值,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财务业绩定量评价结果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结果,按照既定的权重和计分方法,计算出业绩评价总分,并考虑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得出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分值。
综合评价结果是根据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分值及分析得出的评价结论,分为优、良、中、低和差五个等级。
五、综合评价报告
综合评价报告是根据业绩评价结果编制、反映被评价企业业绩状况的文件,由报告正文和附件构成。
综合评价报告正文应当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依据与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结果以及评价结论、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等内容。
综合评价报告附件应当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分析报告、评价结果计分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专家咨询报告、评价基础数据及调整情况等内容。 |
|
这是我的家,也是您的家,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它。感谢您的大力支持,欢迎发帖! |
|
|